top of page

雜草科學研究法

資料來源 : 台大農藝

BACK

耕地雜草調查法

       在耕地南方先選定一點,開始取樣調查,每個樣區大小為1m×1m。再以15~20公尺之間隔距離繼續取樣,採取”Z”字型7點取樣法之路線調查(或倒置"W"九點取樣法),每個樣區皆調查所出現的雜草種類、數目,並以目測法評估其對地面之覆蓋率。

 

【植群分析】:

 

  • 頻率(frequency)

為某一種或某一類雜草在樣區中出現的次數。其表示方式以相對頻率(relative frequency)表示之。

頻率=(出現之樣區數目)×100﹪/(總樣區數)

相對頻率=(某種雜草之頻率)×100﹪/(所有樣區中全部雜草之頻率)

 

  • 覆蓋率(coverage)

為某一種雜草在樣區中所覆蓋之地面面積比值,然後將之換算成相對覆蓋率(relative coverage)。

相對覆蓋率=(某種雜草之覆蓋率和)×100﹪/(所有雜草覆蓋率之和)

 

  • 密度(density)

為某一種雜草在樣區中單位面積之個體數,然後將之換算成相對密度(relative density)。

相對密度=(某種雜草之個體數)×100﹪/(所有雜草個體數之和)

 

  • 重要值指數(important value index, IVI)

各雜草重要值指數=相對頻率+相對覆蓋率+相對密度

一般重要值指數是指相對頻率、相對覆蓋率及相對密度之總和,草坪中雜草之族群無法以密度評估調查,故只取相對頻率及相對覆蓋率之和。

作物與雜草相剋作用(Alleopathy)分析

  • 前  言

      植物相剋作用是植物代謝過程中釋放有毒物質以抑制本身及鄰近植物之種子發芽、植株發育及開花結實,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扮演植物間之交互作用。”Alleo”指兩個相對作物,”path”指有害,Alleopathy可譯為植物相剋作用。

一般作物之生育過程中,除了遭受病蟲害之影響以外,雜草亦為一重要之干擾因子,全世界農作物因雜草危害引起之產量損失約為 10% 。雜草除了造成水分、營養物質、光線及生長空間之競爭以外,也可能具有相剋作用。相剋作用為植物分泌有毒物質,以抑制其棲地植物的生長之現象,這些化學物質通稱為相剋化合物( alleochemicals或alleochemics),一般作物於栽植前,常將雜草或前作殘株翻犁於土中,其植體之水溶淋洗液或分解物質,可能影響作物之萌芽和生育,並改變了雜草相。。

  一般植物之相剋化合物,皆為二次代謝產物。Rice(1984)依據相剋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和其生合途徑之差異,將其歸納為14類。農業生態系中常見的相剋化合物可概分為松烯類 (terpenoid)、類脂醇(steroid)、香豆素(coumarins)、類黃素(flavonoids)、單寧(tannins)、植物鹼(alkaloids)、氰醇類(cyanohydrins)、酚類 (phenolics)及其衍生物等八種,雜草植體內之此等化合物在細胞內產生後,分佈於細胞間隙、液泡或組織液中,植物可以藉由:揮發作用(volatilization)、淋溶作用(leaching)、植物殘質之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 of plant residues)、根部之泌濾作用(Root exudation)等四種途徑,將這些化學物質釋出體外。

 

  • 實習材料與進行步驟:

  1. 檢定作物:取油菜、黑麥草種子。

  2. 萃取雜草:狗牙根、稗草、澳洲茶樹、臺灣野生稻、水稻(TK8)。

  3. 20%萃取液製備:採成熟之雜草全植株,洗淨根附着土壤,切碎,置40℃烘箱乾燥7天,以磨粉機研磨10~15秒,稱取10g粉末,置於200㏄三角錐瓶,加入50㏄ 10%酒精,震盪萃取20分鐘,過濾,即為高濃度水溶萃取液(20%,W/V)。

  4. 發芽檢定:檢定濃度分0、0.1%、1%、10%,將每培養皿平鋪3張濾紙,

  5. 加入10㏄萃取液,再置放20棵檢定種子,7天後調查發芽率、記錄胚軸長度以評估水溶萃取液對作物之影響。

BACK

bottom of page